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三好校園> 〔三好校園〕廟埕共讀育人心 澆灌荒漠勤讀園

三好校園

字級

〔三好校園〕廟埕共讀育人心 澆灌荒漠勤讀園

【人間社 梁金福 彰化報導】 2025-04-22
「閱讀是埔心國中最浪漫的教養!」彰化縣埔心國中為了改變孩子的學習困境,在社區成立「廟埕共讀」親師生讀書會、「快樂媽媽」讀書會,透過身教,共同成長,全面提升閱讀能量,也因而榮獲113年度教育部「閱讀磐石獎」。

埔心國中位於彰化縣的中心,距八卦山、員林市不遠,然而卻是個不「山」不「市」的學校,過去新生報到率不到5成,經濟弱勢的家長每天為了三餐而勞碌,根本沒時間參加學校的親師活動,孩子的學習表現,令親師憂心忡忡。

由於學校舊圖書館位於偏僻角落的樓上,下課時間會前往借閱、看書的學生,寥寥無幾。學校深知「閱讀是改變生命的力量」,為了突破困境,師長進入社區辦理親職座談會、「廟埕共讀」讀書會,獲得家長熱烈迴響,開始有了轉變。

有了「廟埕共讀」之後,學校號召家長成立「埔園閱讀志工隊」,由義工媽媽協助學校整理圖書館,進行圖書分類、書籍上架,並辦理書展、好書介紹等活動,學校也為閱讀義工媽媽開辦研習活動,提升專業知能,大家共同成長。

閱讀活水 書香遍布校園
所謂「言教不如身教」,有了這群閱讀義工媽媽的陪伴,孩子們的閱讀能量開始豐厚了起來。學生們參加校內外各項競賽,除了展現自信外,也開始有了好成績,與過去經常墊底的情況,不可同日而語。

除了各式各樣的閱讀教材之外,《人間福報》也提供學生文學資糧,師長鼓勵學生寫作投稿校刊《柳溝文訊》、《埔中青年》、參加「彰化詩歌節-小文青」新詩徵稿,在乾涸荒漠的埔園地,引進閱讀活水,終於結出人文涵養豐厚的果實。

有了豐厚的閱讀做後盾,學生的表現自是不俗。112學年度教育會考成績公布後,埔心國中大放異彩,不僅110名畢業生成績破紀錄,更有一名體育班學生5科都滿級分(5A++),成為會考狀元,讓埔心國中在睽違10年之後,再度出現滿分狀元。

校長黃森明表示,「埔園閱讀志工隊」是學校堅強的後盾,家長們透過身教來推動閱讀,實現「教育即生活,生活即教育」的理念,並於113年度獲得教育部「閱讀磐石獎」──閱讀推手團體獎,可謂實至名歸。

黃森明表示,在埔中校園內,到處可見閱讀義工協助課程的身影,透過家長義工與社區的支持與協助,改變孩子的學習困境,從家庭的身教開始,進而支持學校的閱讀活動,讓閱讀的種子傳揚。

文化走讀 融入在地文史
教務主任楊坤榮表示,學校推動閱讀教育,包括校定課程「夫子廟埕」、「夫子行動家」等,學生透過閱讀各類文本,從中培養道德觀、責任感、同理心,能主動關懷社會,也透過社區走讀方式,從讀報者成為手繪報創作者,「從讀中寫,從寫中做」。

學生透過這些特色課程,認識了埔心的傳奇人物──滿清皇朝最後的「武舉人」黃耀南、走讀「羅厝教堂」認識第一位台灣籍神父涂敏正、「寶島歌王」黃三元等地方名人,參訪忠義廟、張家古厝、三山國王廟、五通宮等,也增進對地方信仰、公共議題的興趣。

負責推動閱讀教育楊坤榮指出,在各類閱讀教材中,《人間福報》在埔心國中深植人心,埔中推動讀報教育超過10年,除了每班都有一份報紙外,也會在學校重要場所張貼《人間福報》,方便師生隨機閱讀。

楊坤榮盛讚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有深度、有內涵的報紙,客觀公正,是一份真正「真、善、美」的優質報紙,早上只要聽到「福報到」就充滿著正能量。學生們透過讀報教育,對於擷取重點、瞭解時事、提升語文能力等,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他說,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意無限,透過讀報育與手繪報創作,發想創作出《埔心文化報》、《星雲日報》等手繪報,內容頗有可觀。例如《埔心文化報》報導昔日「彰化八景」之一的柳橋,已成為老一輩的回憶;《星雲日報》則模仿《人間福報》的報導,談論佛法、因果輪迴等議題,文章寫好之後,還要自己下標題。

黃森明表示,校定課程〈夫子廟埕〉與〈夫子行動家〉,是以4人為一小組,共同思考採訪寫作方向,以報導地方本土文化主軸,猶如夫子出宮,看到民間生活,每組4人都要上台分享,彼此觀摩學習,成為最貼近在地生活的讀報教育。

黃森明指出,今年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墨寶「向前有路,光明在望」,他就用這句話來鼓勵學生,學習路上若遇到挫折,不要退却,向前有路。在學校經費短拙的情況下,感謝善心人士提供《人間福報》給師生閱讀,讓福報滿人間。
12345678910第1 / 15頁
追蹤我們